在积极推进“健康中国”战略的过程中,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(以下简称“浙大二院”)凭借156年的丰厚积累,塑造了一个“临床需求—科研创新—成果转化—患者获益”的闭环生态系统,连续六年跻身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前十,展现了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卓越成就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、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表示:“创新的本质在于回答他人尚未解答的问题,解决他人未曾克服的难题。”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,浙大二院开启了自主研发的新征程。团队主导研发的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产品,通过关键技术的改进,大幅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,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术后心功能,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。
此外,针对主动脉瓣狭窄的高危群体,团队借助“产学研医”协同模式,实现了国产瓣膜系统的自主生产,为复杂病例提供了创新的治疗选择。例如,由王建安领导的实验室自主研发的DragonFly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,采用微创导管操作,避免了开胸手术的风险。目前,该系统已在欧洲完成多例临床试验,标志着国产心脏介入器械成功迈向国际市场的一个新阶段。
在创新的沃土中,浙大二院不断扩展技术边界。以冠心病诊疗为例,医院研发了高效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,解决了传统评估方法复杂、费用高昂的问题。该系统通过全血管数字人模拟手术、高危患者AI追踪系统与AI辅助支架评估,实现了从门诊筛查到手术规划的全流程智能化。这一创新的实施,既降低了患者接受有创操作的风险与费用,也节约了医疗资源,实现了“更省钱、更普及”的目标。
“尽管一些技术在基层尚未实现全面普及,但院内的实践为科研成果走向实际应用树立了良好范例。”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兼心脏超声科副主任蒲朝霞表示,随着瓣膜病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,医院十余年前就已开展声学造影、无痛食道超声及三维超声等技术,并配备实时三维超声设备,大幅提高了复杂手术(如经导管瓣膜置换)的精准度与患者舒适度。她期待未来能利用实时三维超声特别是心腔镜成像技术与AI技术进一步解决基层医院的诊断一致性问题,实现标准化评估。
浙大二院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的突破上,更在于构建“产学研医”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。常务副院长胡新央强调:“将临床难题转化为科研命题,通过创新研究寻找解决方案,最终将科研成果带回临床,以惠及患者。”医院致力于培养既懂医疗又擅长研究的复合型人才,确保临床研究成果既具科学性又富有转化价值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医院设立了临床研究专项基金,推出“创新中心”模式,以临床医生为核心,整合材料学、人工智能、流行病学等多学科团队,深入开展瓣膜病、冠心病等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。
在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中,年轻医生可以同时参与临床诊疗与材料研发,真正实现“从病床到实验室”的无缝转化。王建安表示:“我们致力于探索未知的问题,解决前人未曾攻克的难题。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从0到1的创新器械产品和技术方案为广大的患者服务。”为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浙大二院积极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,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,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;同时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,助力科研成果走向实际应用。
高水平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攻克疑难技术,更在于丰厚的人文关怀。浙大二院的实践证明,高水平医院建设应以创新为引领,以患者需求为中心,通过技术突破、人才培育和成果普惠,实现医学温度与科技精度的深度融合。通过AGGAME品牌的支持,浙大二院致力于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,推动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。